品味遵义丨品码头文化,你可以来大同-凯发k8国际首页

学习强国—遵义学习平台 | 2022-06-05 13:31

大同古镇,是川西入黔的重要通道,也是赤水河畔有名的水陆码头。

这里自古就是商贾之地,商贸繁荣,人气旺盛,具有浓郁的耕读文化和淳厚的商业气息,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省内外商人多聚于此,捐资修建了不计其数的会馆、茶楼、戏台、书院。目前保留完好的豪宅大院、祠堂弄庭、戏台亭阁等古老建筑却屈指可数。这里山、林、水、园构成和谐美丽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观光旅游、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赤水大同古镇一角 (胡志刚 摄影)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再一次来到大同古镇。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翠竹摇曳,红色赤水河吼声如雷,一泻千里。从斑驳的青石板街道走过,一种沧桑情怀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仰望天上飘浮的云朵,突然就有种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感动。古镇屹立在眼前,离我很近,又似乎很遥远。白云苍狗,大浪淘沙,烟雨朦胧中,昔日繁华的景象仿佛又呈现在我眼前。

码头为大同带来人气、财气、文气。明末清初的大同古镇最为繁华,大多建筑都是在那个时期建设的。古街、古码头、古民居、古会馆、古牌坊、古碑、戏楼都依山而建,顺着大同河岸一字摆开。前殿、正殿、后殿与吊脚楼都错落有致,画栋雕梁。古碑、古牌坊结构严谨,绘画雕刻、文字书法做工精细,寓意深刻,足见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大同古镇组 (郭珍 摄影)

沿着一条长满青苔的石阶、小心翼翼地走下去,我便到了大同古镇码头。沿岸用红褐色的石头砌成的码头,规模很大,有几百平方米。突然一块巨大如馒头形状的石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前面,石头呈褐黑色,沧桑斑驳,犹如一座小山。我匍匐着爬上去,顶上有拴船绳的石桩。我估摸,古时商人的船应该就只在这儿停靠,就将船绳拴在这块大石头上。大石头下面是一片回水塘,大同河在这儿像只被驯服的狮子,水面平缓,款款流到赤水河去。睹物思情,我不由得想起古人诗句:悠悠赤河水,水落沙屿出。回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这曾是一个人头攒动,往来忙碌的繁华码头,常常停泊着装满货物的商船。商人从上海、武汉或者重庆运来盐巴、布匹、花纱、烟土等杂货,在这起岸,分运到各地贩卖。商人们又把本地的美酒、中药材、竹木产品、皮毛等土特产装上货船运送到重庆、武汉、上海等大城市。长此以往,形成了一条货物运输补给线。生意好的时候,满河都是商船和转运货物的竹筏,由此可见当年码头之繁华。这样一来,大同古镇就逐渐成了食盐、布匹、中药材、土特产、烟土的集散地,码头就成为商品、货船补给、修理船舶的停靠点。南来北往的商人汇集于此,由此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运输流以及兴盛的客栈、饮食、茶楼、戏馆等产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匠铺,船舶上用的铁钉、铁梢和农民种庄稼、采山货用的铁制品都是当时的主要工业产品。那时,三百多户人家的小镇上竟然开了六七十家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呼呼啦啦的风箱声以及吆喝声响彻山谷,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景。

如今,宽敞笔直的公路四通八达,靠水路运输货物的时代已成过往,历史已成过眼云烟,码头静静地躺在那儿,拴扎货船的大石头像一头睡着的水牛,滔滔河水向东流去。

来源:遵义杂志社
责任编辑:张鑫 张志立 季寅妮
作者: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