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凯发k8国际首页

《中国新闻发布》杂志 | 2022-05-21 18:26

故宫: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

修缮后的故宫中轴线区域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既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一项伟大使命。故宫博物院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和186万余件文物珍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集地。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故宫博物院的时代责任。

为此,故宫博物院制定新时期办院指导思想,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为支撑,深入挖掘故宫承载的五千年中华文明,阐释故宫世界遗产及院藏文物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物、历史与观众之间架起多元便捷的沟通桥梁,努力为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贡献力量。

全面保障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确保建筑和文物安全是故宫博物院的首要任务,也是故宫开展各项事业的基础。故宫博物院始终强调“隐患即事故”的安全理念和“一失万无”的危机意识,尽最大努力保障故宫建筑、文物和公众参观安全。

早在2003年,故宫博物院便启动了历时18年的“故宫整体修缮保护工程”,对故宫古建开展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和常态化保护管理,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延长古建筑的寿命。

2013年,故宫博物院又启动“平安故宫”工程,以七大子项目进一步解决当时存在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震灾隐患、藏品自然损坏隐患、文物库房隐患、基础设施隐患、观众安全隐患等重大安全问题。该工程的完工为故宫博物院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北院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1年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并被列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于2022年内开工建设。目前故宫博物院展示的文物有10万余件,占全院藏品总数的5.4%,其中院内原状陈列、专馆陈列、临时展览及境内外展览1万余件,数字展示9万余件。大量文物,尤其是大型文物,尚没有展示和修复空间。北院区将为这些文物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展示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专门成立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进一步强化对遗产的全面监测记录与调查评估,对遗产价值建立全面、科学、系统的认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古建筑研究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并规范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着力改善库房和展陈条件,强化文物的基础性保养工作。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故宫博物院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安防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设施、先进的技术、规范的管理,将安防管理做到全要素覆盖、全时空运行、全方位防控。

文物保护专家在修复书画文物

着力推动故宫学术研究工作创新共享

学术研究工作始终是故宫博物院的核心任务,涵盖故宫古建、文物藏品、明清档案、宫廷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旨在以扎实的研究根基和丰厚的学术成果更好地保护故宫文化遗产,挖掘阐释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

故宫博物院“学术故宫”建设力求创新与共享,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聚集更多学者,积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重视发挥学术平台作用,以丰富的学术成果为故宫价值阐释提供重要支撑和强大驱动。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承担或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约40项;积极推进《(新编)中国通史》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故宫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冷门绝学“清宫旧藏掐丝珐琅器(景泰蓝)的整理与研究”“清宫流散损毁书画调查与研究”,以及基于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等项目。同时,参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内蒙古化德县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承担国家重点工程“雄安新区容城县城子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利用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古书画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数个科研基地,持续搭建和完善面向国内外、不同层级的学术交流平台。此外,2021年故宫博物院首次面向社会学者实施开放课题计划,37家单位的41个项目首批立项。在开放资源、共享成果的理念下,以更加宽广的研究平台,不断提升文物研究水平,在新时代书写故宫学术新篇章。故宫学术发展呈现出更为全面、开放、多元的新格局。

努力实现文物资源数字化以惠及大众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文物数字化是博物馆广泛高效讲述藏品故事的有力支撑,也是使深藏在库房中的珍贵文物藏品走上“云端”、惠及大众的便捷方式。

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建设居于国内博物馆前列。2001年,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开通,此后持续开展文物基础影像采集。截至2021年底,共拍摄文物75万余件,并计划以每年7—8万件的数量有序推进。故宫博物院积极推进藏品数据向社会公布与公开,让无法前来参观的公众能在互联网上一睹展览和文物真容,也方便广大学者获取、利用故宫的数字化成果;同时持续对古建文物修复、非遗技艺传承等内容进行超高清音视频采集,满足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需求。截至目前,“数字文物库”已公开发布超过8.3万件文物影像,并建立“数字多宝阁”“故宫名画记”“数字故宫小程序”等多个数字化展示平台和数字技术应用平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为更方便公众获取最新资讯,故宫持续推出线上文化项目。2022年春节期间与大家“云上冰雪过大年”,观众通过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官网、“故宫展览”app、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体验线上展览,通过vr技术畅游展厅,足不出户,云上观展。“发现·养心殿”“《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等,一经推出便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除了丰富数字化内容,故宫还持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有线、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网络性能,加快5g网络基础建设速度,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为未来5g技术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故宫博物院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故宫数字资源利用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了观众对博物馆数字产品的需求,很好地实现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的开放共享。

2015年9月8日,故宫博物院庆祝建院90周年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开幕,图为展览海报

增强文化产品多样性与对外文化交流

中国故事的讲述对象是广大公众。要满足公众对故宫的文化需求,便须从公众角度出发,挖掘故宫建筑文物深刻内涵,同时促进国内外文化、学术交流,传播真实、可信、富于情感和生命力的中国声音。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挖掘文物的多元文化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引领,积极开展社会合作,不断推出展览、教育课程、文创产品、影视剧目、出版物等多种文化产品,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将文化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策划举办“石渠宝笈特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何以中国”等70余个主题大展,赴境内各文博机构等交流办展、参展约130场,让观众欣赏历代珍品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为惠及更多公众,故宫博物院推出“我要去故宫”“故宫的时节”“藏品有话说”等系列线上音视频课程,开展“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等春夏雨秋冬季候直播,以及“恢弘的故宫·中轴的奥秘”等主题直播50余场,播放量超10亿人次。继《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影视节目广获好评后,2022年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不仅全国巡演,更因登上2022年春晚舞台而迅速出圈,成为众多年轻人的热议话题。此外,出版各大展览配套图录、学术书籍、期刊、创意互动解谜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童书《我要去故宫》《了不起的故宫宝贝》等,以不同的侧重点关注各个分层受众。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为实现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这一愿景,故宫博物院通过举办对外交流展览、国际论坛等方式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多元文化走进来。2018年,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赴日本举办“让文物活起来——故宫文创展”;2019年,与梵蒂冈博物馆联合举办“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这是梵蒂冈博物馆首次把收藏的中国文物带到中国展出;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故宫博物院将筹备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文物展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文物来院展。未来还将策划举办赴梵蒂冈博物馆“君车将驾——清代帝王出行文物展”,引进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集团“历世弥光: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藏珍展”,推动纪念中新建交50周年新西兰玉器展等项目。备受关注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今年6月开馆,届时故宫博物院将赴港举办7个精彩纷呈的开幕展览,打造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和中外文化交流平台。除展览外,每年举办的“太和论坛”“使节进故宫”等活动,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持续开展的合作与学术交流,无不在拓宽境内外合作交流机制和促进人才培养,以文化外交促进国际友谊、厚植人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对话交流的会客厅。

历史昭示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下,故宫博物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期间故宫博物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