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丨代继霞 x南方:《唐诗应该这样读》-凯发k8国际首页

2022-06-05 14:18

“读书、读人、读世界

人人都是领读者”

《领读者》节目由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领读者·全民阅读工作室

联合出品

本期嘉宾:代继霞

贵阳市花溪区第四小学语文教师

究竟应该怎样读唐诗?大家为什么要读唐诗?

古代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志意的?

今人应该如何去阅读和赏析这些诗歌呢?

期领读者,贵阳市花溪区第四小学语文教师代继霞,与你一起品读《唐诗应该这样读》。

 

【本期书籍】

《唐诗应该这样读》  作者:叶嘉莹

叶嘉莹是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些研究和其他很多学者不太一样。首先是真的理解中国诗歌,她学贯中西,对西方的东西也很了解,在很了解的情况下,反过头来再来说中国的东西,就会说得很透彻。

 

【代继霞关于《唐诗应该这样读》的阅读笔记】

究竟应该怎样读唐诗?大家为什么要读唐诗?叶嘉莹对此进行了更为现代化的解读:

在中国文化之传统中,诗歌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诗歌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个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我们作为现代人,虽然不一定要再学习写作旧诗,但是如果能够学会欣赏诗歌,则对于提升我们的性情品质,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诗歌带给了叶嘉莹“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她从古人的诗歌中获得了前行的力量:

我国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理想、志意、持守、道德时常感动着我。你从陶渊明、李杜、苏辛的诗词中看到他们有那样光明俊伟的人格与修养,你就不会丧失你的理想和希望。我虽然平生经历了离乱和苦难,但个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而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们表现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志意,是黑暗尘世中的一点光明。我希望能把这一点光明代代不绝地传下去。

古代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志意的?今人应该如何去阅读和赏析这些诗歌呢?

所以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是在吟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我理解的吟诵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说读古诗一定要吟诵,你如果真的要学古典文学,就一定要对吟诵有一点儿体会。

【关于吟诵】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朗诵虽然讲究感情、轻重、节奏、但五言诗上二下三,除了中间有一个停顿,还是一字一拍。而且这首诗被朗诵者读得昂扬奋发,它真是这个意思吗?这不是我们古诗原有的面貌,不是我们古诗正确的读法,我们所有的古诗文都有自己的读法,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式读法——吟诵。

一、韵的读法

这首诗应该怎么读,我们一点一点地给它往里面加读法。我们先加“韵”的读法。汉诗是非常重视押韵的,这非常重要,因为韵是有含义的,是声音的一部分。韵是一定要拖长了读的,因为它决定了诗歌的基本情调。

看诗首先要看韵。这首诗韵脚是“流、楼”,用的是“尤iou/ou”韵。有一个特点:优柔,就是这些字所表达的涵义基本都有缓慢和柔和的意思。这是汉语语音和语义有关联的明显例证。

“iou/ou”这个韵母,口型由开到闭,在做韵脚拖长的时候,其发音既悠长又柔和,这个音的感觉就附在了所有尤韵的字上。所以,用尤韵作的诗,是不可能奋发图强的。

要了解这一点,需要您吟诵,吟诵的时候把韵字拖长到整句的四分之一时长以上,您就能感受到了。

二、格律的读法

接下来,我们往里加“格律”的读法。我们知道作近体诗是要讲究格律的。《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我们选一句来和大家分享,“黄河入海流”。

在读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些概念:什么是平声字和仄声字?声调是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属于平声字。声调是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属于仄声字。古代还有一种字属于“入声”字,也属于仄声字。读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平声之低长有延展之感,仄声之高短有强调之意。

“黄河”是平声字,平声字指的是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河”在偶位字上,偶位上的平声字都要读得低长,这是规律的要求。我们要记住格律有一个规则叫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黄”字在诗中属于一三五位置上,怎么读是跟着“河”字走的,因为“河”字在二四六的位置上,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很重要。所以,“黄河”整体上要读得又低又长。

“入海”是仄声字,仄声字指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入是“入声”字,也属于仄声。“海”是仄声字要读得高短,“入海”两个字也要读得高短。

流是韵字,读起来又低又长。这样整句诗就有了旋律。整体是“低-高-低”。黄河又低又长,听声音,体现出了黄河的宽广与浩大。入海,又高又短,强调了流入大海的速度快。其实,这句诗的含义是在说一个伟大的生命就这样快速地流入大海,转眼间就不见了,只剩下深深的叹息。 它是在表达人生苦短。

还记得我们原来是怎么读的吗?我们把“黄河”读得又高又短,把“入海”读得又低长。这是不符合格律的。

三、最后,我们再往这首诗里加“入声”字的读法。

现在,入声字已经被融入到一二三四声里去了,但会吟诵的老师都知道的,而且都会被标在古诗上提示大家。

我们举这首诗的第一句为例让大家感受一下。“白日依山尽”。我们现在是这样读的“百--日--依山尽”,感觉这个白日就是一个白色的太阳,没有什么感觉。如果我们知道“白日”两个都是入声字的话,你就会被震撼。“白日”在这里要读得快速,又高又短促。这么读,意思就不同了。

“依一山一”,两个都是平声字,“山”字拖得那么长,有什么感觉?能感到山是连绵不断的。日落是怎么落的?是重直落的吗?不是,日落从来都是斜着落的。所以“白!日!依一山一尽”这五个字这么一读,像动画片一样,非常生动,这才是唐诗。由此,我们从中也知道了入声字的重要性。

所以《登鹳雀楼》这首诗,不是像我们一般理解的那样,是一首奋发图强的诗。它的主题是人生苦短,是汉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生命观,还有文人儒士济世安民的情怀和执着追求。它的力量来自这些,而不是简单的喊口号。

读错就会理解错。每个字的读法,它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每句话的读法,它的抑扬顿挫、婉转起伏,都与含意密切相关。

其实,这首诗的读法还有几个要点没讲,比如吟诵规则、意象、诗教主题、人文精神等等。我们留到其它诗上去和大家分享。

现在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吟诵”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进入到大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特别是语文书里增加了大量的古诗文,语文已经成为高考的重要得分阵地。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嘉宾提供并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