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研究生返乡当村书记:激活农村一池春水-凯发k8国际首页

中国新闻网 | 2022-06-08 15:28

图为张晶(左一)与同事讨论工作。 苏鑫 摄

“乡村工作赋予我一种独特的成就感,很多大学生都是农村出生,父母、亲人都在农村,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做点事,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使命。”6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党支部书记张晶如是说。

南村是一个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城郊村,地域面积8.6平方公里。在京蒙帮扶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兴区与南村对接互访,走出一条以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5年前,“90后”硕士毕业生张晶放弃了都市的繁华,怀揣建设家乡的梦想来到平地泉镇苏集村任党支部副书记,目前转任南村党总支书记。

图为俯瞰南村错落有致的大棚。 季蒙达 摄

“我一毕业就参加了基层工作,缺乏工作经验,需要多跑跑,多跟人打交道。”刚进村,张晶就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入户了解情况,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看着一脸稚嫩的张晶,村民表现出了极度不信任。要么爱搭不理,不把真实情况告诉她,要么提一大堆不合理的诉求,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愿意干。“让一个女娃娃来当书记,这么重的担子,她能挑得起来吗?”

村干部高福利回忆,当时张晶到贫困户家走访,大家都不愿意过多交谈。“大家那个时候对她也不了解,觉得她刚毕业,跟她聊了也白聊。”高福利说。

“不解开村民的思想疙瘩,什么工作都推进不了,别说发展了。”张晶决定从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入手,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她坚持上门耐心做工作,遇到任何问题都想尽办法帮村民解决。农忙时节,她还去村民家帮忙干活。点点滴滴的小事,渐渐融化着村民心里的“坚冰”。

张晶一边和村民打成一片,一边思考村上的发展。南村是察右前旗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局限在小圆菜、大白菜等传统的大地蔬菜种植,收入产出效益都不高。

图为张晶给选调生培训。 苏鑫 摄

“我们利用大兴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优势,提升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和销售,蔬菜种植由过去的大而广,转变为现在的精而优。”张晶说。

村民杨利明去年种了7亩青椒和6亩尖椒,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2.4元,一共收入7万多元钱。“我种的蔬菜上了北京、河北人的餐桌,我很满意。”

张晶一面虚心向年龄大的村干部讨教经验,为南村“把脉”,一面在村里寻找学历高、工作踏实的年轻人,为南村的后续发展壮大力量。“老百姓是最朴实、最好打交道的,只要用心对他们,他们就会信任你、依赖你、跟着你。”

村干部李宇就是张晶“挖”到村委会的“年轻血液”之一。

图为张晶(左一)慰问老党员。 苏鑫 摄

2019年,李宇大学毕业回村转党组织关系时,碰到了张晶。“张书记问我有什么打算,愿不愿意回来建设家乡,说南村正需要我这样的年轻人。”最终,李宇回到了村里,目前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

要让村里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必须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张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创业,通过致富能人帮扶、示范、带路等方式,采取“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模式,引领贫困群众聚集到能人党员、乡土人才周围,实现抱团发展。

“鼓励有发展意愿的村民搞种植业,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张晶还通过网上直播、网上带货的形势,宣传了南村的优势特色,带动全村农产品的销售,为村民增收拓展了新渠道。

如今,南村已形成以发展高效特色现代设施农业为基础,以“净菜进京”项目为载体、以特色休闲旅游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新路径。

“2021年,全村蔬菜种植总面积稳定在4200亩,年交易蔬菜2万多吨,销售额达1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同时,与沈家村联建光伏电站已连续3年实现分红。”张晶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张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