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拍点推荐 | 湘西:苗家草鞋承载文化记忆-凯发k8国际首页

新华网客户端 | 2022-05-31 16:43

草鞋是我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常见的劳动用鞋,取材方便,穿着普遍,相沿成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大苗族群众世代居住深山老林,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但穿着草鞋越岭翻山、蹚水过河行动自如,且草鞋穿脱方便、经济实用。这种风俗习惯也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

搓草绳 彭运华 摄

苗家草鞋主要用稻草和青麻为材料,其中,稻草最为普遍,家家能用得起,用它做出来的“水草鞋”,苗语音译为“肖奴”,即稻草鞋的意思。青麻编制的俗称“麻草鞋”,苗语音译为“肖傩”,即麻草鞋的意思。麻草鞋属于草鞋上等品,多是较富裕的人家穿,或青年小伙用来装扮自己。此外,苗家草鞋还有用韧性很强的野草、棕叶及破布等为材料的,但不常见。

草鞋编织历史悠久,湘西苗族更是穿着自己编织的草鞋,一路从北而南迁徙而来。草鞋编织是湘西人的基本技能,几乎人人都会编织,但是主力还是成年男性。每当秋收时节,苗族群众就要挑选、收集本地上等的糯米稻草,放置户外自然风干,以增强其韧性、抗腐蚀性。

打草 彭运华 摄

草鞋编织主要有捶打、挫绳、编织、压平等诸多工序。湘西人会先把稻草放在石板上反复捶打,让稻草松软容易编织。捶打时,一股谷物的清香便弥漫开来。接着用最上等的稻草搓成细绳做经绳,这是编草鞋的基本功,也是草鞋好坏的基础。剩下的稍次的稻草,留着下一个工序用以编织鞋底板。搓好经绳,就开始编织草鞋,最简单的方式是把绳子的一头系在腰上,一头支在制作者伸出的两只脚的脚趾上,随时随地能够编织起来。一般的家庭编织草鞋,都要制作一个木质模架子,即草鞋架。编织时,编织者坐在矮凳子上,一头经绳缠腰,另一头支于安在草鞋架上的两个长耳上,两脚踩在草鞋架的两边上,用一根一根稻草来回编织草鞋。编织成型的草鞋,还要用一根光滑的木棍来回滚压平滑,剪刀修理完边沿的毛边,一双草鞋即告完成。在这一个新的轮回里,稻草重又获得了生命。有些草鞋的稻草里还加上了棕片、布筋、树皮子乃至现代的尼龙绳子,更加耐用和美观。

随着苗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他们很少穿草鞋了,会编织草鞋的人也不断减少,只有一些中老年人会编织和穿用草鞋。作为劳动工具的草鞋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由于草鞋承载了千百年来传统农耕的文化记忆,人们对它还是情有独钟,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甚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近年来,经过用料、材质和款式的不断创新,湘西苗家草鞋款式不断增多,更加舒适,更具保健功能。根据市场需求,苗族群众还把草鞋编成了美观精巧的手工艺品和挂件饰品。原来平凡、廉价的草鞋,逐步走出湘西大山,走向了国内外市场。